8 月 17 日,《河南陶瓷》编辑部走访禹州神垕镇星航钧窑,与任星航大师深度交流。任星航讲述了神垕镇陶瓷千年历程,从早期民窑到产业变革,每段都有故事。
神垕镇,这里属于民窑,算起来也有上千年历史了,主要生产民用瓷,像缸、盆、碗之类的,品种很多,包括黄碗、白碗、黑碗等。神垕镇在民间出名,主要就靠这些民用瓷。从明代起,神垕镇的瓷器销路就很广,能卖到安徽、西安、安阳、南阳等地。
我小时候,神垕镇的陶瓷交易很兴旺,尤其到了麦口前、春季前、8 月以后或是春节前后,几乎每天都很热闹,但那时流通的并不是真正的钧瓷。
解放后,我父亲在 1949 年 5 月从许昌调到神垕镇,创办了人民工厂,那是河南第一个全民所有制瓷厂。神垕镇当时既有大队窑,也有国营瓷厂,国营瓷厂的前身就是人民工厂,我父亲是人民工厂的第一任经理。后来工厂几经更名,先叫豫西瓷厂(因位于河南西部而得名),之后神垕的几个厂合并,改称豫兴瓷厂,再后来又分开了。
当地有 “一青二青” 的说法,“一青” 是抓国营瓷厂,“二青” 是抓集体瓷厂,神垕的陶瓷产业就有这样的隶属关系。
起初,神垕的陶瓷生产以自用为主,后来国营瓷厂率先发展起来。当时没有电,国营瓷厂先采购了小型发电机,我父亲作为国营瓷厂的负责人,也为厂里配备了发电机。之后,为了更好地发展,还从唐山的陶瓷设备机械厂引进了第一个球磨机。后来神垕又创办了神垕电厂,1958 年恢复了钧瓷生产。
任星航的讲述勾勒出神垕镇陶瓷发展脉络,从早期民窑繁荣到解放后产业革新,尽显生命力。此次交流加深了对当地陶瓷历史的了解,也为探究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视角。
上一篇: 高水旺大师谈唐三彩:唐代陶瓷的外销与兴盛
下一篇: 柴窑与汝窑有何区别?马聚魁大师为您拆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