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文化的瑰宝:钧瓷文化
禹州神垕素有"钧都"之称,禹州的钧瓷,是我国五大名瓷之一,以其"入窑一色,出窑万彩"的神奇变幻而著称。
钧瓷之名,得之于禹州历史上曾经是我国第一个奴隶王朝--夏朝的都城,大禹之子启曾在这里的钧台宴会天下诸侯,举行盛大的开国典礼。
由此而得名的钧瓷,它始于唐,盛于宋,又经历了元、明、清直到今天,在这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,它始终闪耀着绚丽夺目的光彩,为世人所青睐,特别是宋代以来,钧瓷一直被皇家定为御用珍品,只能皇家使用,不许民间收藏,享有"黄金有价钧无价"之盛誉,"纵有家产万贯,不如钧瓷一片"、"雅堂无钧瓷,不可自夸富",钧瓷其观赏价值之高,艺术魅力之大,征服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。
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,位居“五大名瓷”之首。钧瓷的名贵在于其独特的窑变釉色,其釉色是自然形成,非人工描绘,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,独一无二的,即“钧瓷无双”,且釉透,釉活,胎质精纯,坚实细腻。这些釉变画,千变万化,意味无穷,具有千古耐看的魅力,名人曾用“出窑一幅无人画,落叶寒林返暮鸦”、“雨过天晴泛红霞,夕阳紫翠忽成岚”、“峡谷飞瀑菟丝缕,窑变奇景天外天”等诗句来形容钧瓷窑变之妙,民间亦有“钧与玉比,钧比玉美,似玉非玉胜似玉”、“黄金有价钧无价”之说,既所谓“雅堂无钧瓷,不可自夸富”、“纵有家财万贯,不如钧瓷一片”。
钧瓷的神、奇、妙、绝,古往今来,吸引着不胜枚举的中外名流学者、各界要人纷至沓来,观光玩赏。新西兰友人称它是“无论放置在哪里,顿时万物都增辉”,“窑工绝技,摄我诗魂”。书画家韩美林誉之为“中华之魂”。如今这旧时皇宫御用的钧瓷,已成为豪门巨贾和鉴赏收藏家门争相收购和馈赠贵宾的高档礼品。1997年,河南省人民政府迎接香港回归,特地制作了一个高1997毫米象征着“吉祥瑞应,太平有象”之意的钧瓷大花瓶,现在收藏在香港回归厅。
神——以其玄妙独有的“窑变”艺术,创造出绚丽缤纷,千变万化的钧瓷神韵来。“神”在同施一种釉,一经烧制即呈现出色彩斑斓、乳光交融、变幻无穷且特点各异的产品来,故称“入窑一色,出窑万彩”,是人意不可为的纯天然形成,恰似“月夜望星空,晖晕自然成”。
奇——似琴如铃的开片声,优雅骇俗,寓动于静,伴以纵横交错的冰裂纹络,使其莹润釉质更加透活欲滴,视如碎裂,而指感光滑的釉面上呈现出珍珠点、蟹爪痕、蚯蚓走泥纹等奇妙的艺术效果。古语云:“官钧瓷器玉为泥”,好似“创过冰河玉凝透,碧莹浅底网捕鱼”。
妙——浑活莹润的钧瓷极富艺术灵犀,它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,即在不同的角度、不同的光线下会给你以新的发现、新的感受。灵动透活、别具神韵似“指纹”般独一无二的窑变,自身特色更是奇妙、迷离,诗云:“钧瓷无双,窑变无对”。
绝——因“窑变”聚色成形,而形成景观者为绝。犹如暮沉霞飞、紫翠生烟、寒鸦归林、仙山琼阁般意境万千的钧瓷景观。诗曰“晚茫霞微潭影静,残阳一抹淡流霞”、“烟光凌空星满天,夕阳紫翠忽呈岚”。
上一篇: 钧瓷烧制技术
下一篇: 钧瓷好在哪里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