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详情

自古以来难烧的“铜红”釉瓷器

2016-03-23 04:22:56 | 浏览:12984次
分享到: 

自古以来难烧的“铜红”釉瓷器


据古籍记载,在永宣二朝短短30年间生产的“铜红”釉瓷器呈色好的器物数量不多,当时就万分珍贵,

有书为证:

1、明代《窥天外剩》作者王世懋:“……我朝永乐、宣德间,内府烧造,迄今为贵。其时以棕眼、甜白为常,以苏麻离青为饰,以鲜红为宝。”蓝浦所撰《景德镇陶录》是一本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陶瓷专著,在概括宣德窑的特点时,也重复了这“以鲜红为宝”这句话:“宣(德)窑……以甜白、棕眼为常,以鲜红为宝,器皆腻实,不易矛蔑。”

2、明代田艺衡所撰《留留青》记载:“……宣德(红器)之贵,今与汝(器)敌,而永乐、成化亦以次重矣!” 经过几百年的岁月沧桑,现在存世的明代宣德“铜红”釉瓷器屈指可数,其完整的呈色好的器物存世量甚至比至正型元青花和宋代汝窑器、官窑器还少!

明代宣德“铜红”釉瓷器之所以万分宝贵,除了难烧这个原因外,还有一个缘故,就是“西红宝石”碾末入釉,这个古代文献中也有记载:

1、清初程哲著《窑器说》曰:“宣(德)窑之祭红杯、盘有通体红者,有红鱼者,有百果者,有西宝石垩涂烧者,其宝光凸起,紫黑者火候失也。

2、清乾隆唐衡铨《唐氏肆考》记载:“宣(德)窑造祭红红鱼靶杯,以西红宝石为末入釉,鱼形自骨内烧出,凸起宝光,汁水莹厚。……几与官汝窑敌。”

宣德以后,成化、正德年间虽有烧制,但是成功的更少,勉强烧出几件,颜色与宣德不可同日而语,鲜红器的技术自此更是江河日下,到了嘉靖,高温“铜红”釉瓷器几乎都烧成暗红中带黑,皇帝不得不下令停止烧制鲜红器,改用矾红器、低温铁红器代替。鲜红器渐渐失传矣! 时间悄悄溜走了一百多年后,康乾盛世——中国陶瓷史的又一个高峰期到来了!在康熙皇帝的直接干预下,江西巡抚郎延拯亲自督办,不知经过多少次的失败,红釉器终于复活!郎君功不可没,史称“郎窑红”。 “郎窑红”虽然也是瓷器珍品,但与明代宣德鲜红器却不能相提并论,正如清代名人许之衡所著《引流斋说瓷》评说的“宣德祭红则为红釉之极轨”。宣德红釉器呈色均匀自然,庄重肃穆,鲜明温润,釉层晶莹,真正体现红宝石的韵味。而“郎窑红”的呈色不大均匀,色浅的太明亮,红色漂浮;色深的太暗,红色死气沉沉且带给人一种带黑的感觉。俗语云:“不怕不识货,只怕货比货”,只要一比较就一目了然了。还有一个原因,就是“物以稀为贵”,“郎窑红”存世量较多,从康熙到宣统清代各朝均有生产(甚至流传至今)。当然,“郎窑红”毕竟是“铜红”釉瓷器的一种,“铜红”釉瓷器的烧制难度很大,以至今日景德镇还流传一句顺口溜:“要穷,烧郎红”,可见“铜红”釉瓷器的烧制有多难了。

上一篇: "祭红"釉为什么难烧?

下一篇: 明清景德镇外销瓷的主要纹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