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详情

“铜红”釉瓷器 红色单色釉瓷器的统称

2016-03-23 02:42:59 | 浏览:13259次
分享到: 

“铜红”釉瓷器  红色单色釉瓷器的统称


中国瓷器的釉色五彩缤纷。相应同时一种色系的,又细分为不同的色釉。而且叫名也很多,这对于初学者而言,没有一个系统清晰的认识,往往是一头雾水。在这里,全息陶瓷小编为大家先梳理一下红色单色釉瓷器的框架。

“铜红”釉瓷器是红色单色釉瓷器的统称,包括祭红(鲜红、宝石红、霁红、积红、醉红、鸡红)、郎窑红、豇豆红等品种。

历史上,我国的红釉器最早出现在宋代著名的钧窑窑变瓷器上。


 

但由于当时的烧制技术所限,红的呈色不够稳定,器物都是红中泛紫或泛青,尚不能烧出纯正的红色;到了元代,聪明的窑工经过反复的摸索、实验,创烧出著名的釉里红瓷器,并开始试烧单色鲜红器。“铜红”单色釉就是元代江西景德镇创新烧制的一个新品种。

其制作工序是将一定含量的铜物质作为着色剂掺入釉中,然后把釉施在器物的胎体上,入窑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。由于“铜红”的烧制技术难度相当大,铜的正常呈色不仅与铜的含量和釉的成份有关,而且对窑内温度、气氛变化和窑外天气、季节的影响也十分敏感,哪怕是配方和烧制条件的微小变化都有可能导致色调的不正常,甚至同一配方,在同窑同样的条件下烧制,只因摆放位置不同,也会出现不同的色调。由于“铜红”釉瓷器的烧制技术不易掌握,因此器型少,产量低,这种高难度的颜色“红釉器”也就显得异常名贵了。

从瓷谚“千窑难烧一器”和“祭红”的得名典故(明永宣时,因“红釉器”十分难烧,屡屡试验都没有成功,时间一天天逼近,眼看无法完成官府下达的烧制“红釉器”指令,这在当时依律连同监工及所有窑工都要被处死,在这危急关头,窑工工头之女纵身跃入窑中活祭窑神,这种舍身救大家的精神终于感动上苍,从而烧出“祭红”瓷器。如果这个传说是真的话,“祭红”真是一个充满血腥和悲壮的名词),我们可以知道“铜红”釉的烧制难度有多高。由于技术原因,元代的“铜红”单色釉色调都呈现出暗红色,器型有:碗、盘、小执壶、高足杯、俑等器物。 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。转眼间到了明代永乐、宣德年间,经过历代无数窑工试验研制的“纯色鲜红器”终于正式烧制成功!这是中国陶瓷史上具历史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! 大家知道,红色是明皇朝至高无上的颜色,朝廷为了烧制出高质量的红釉器物,指令皇家御窑不计成本、不惜代价(动用了大量人力、物力、财力和大量当时十分宝贵的红宝石配入釉中)。这样的物质条件和烧制工艺,民间窑场根本无法达到。

明清二代,“铜红”釉瓷器的烧制都是由朝廷专设的御窑进行作业,是皇室专门用来祭天的御用祭器,十分珍贵,连皇室平时也不轻易使用;更由于烧成极其困难,因此呈色好的器物弥足珍罕。据古籍记载,在永宣二朝短短30年间生产的呈色好的器物数量不多,当时就万分珍贵。

上一篇: 醉美中国红瓷器

下一篇: "祭红"釉为什么难烧?